生活,到处闪击着诗的风暴 ——王涵 王才路
生活,到处闪击着诗的风暴
王涵 王才路
昨天,欣逢国庆,两间临海两间会客厅被作为临时的小教室里,正在举办新诗讲座。其实,也是青岛乾成书院中级二班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向坐在小教室里的十几个朋友们,谈起了他关于于诗创作的几点体会。与会者都感到既受益匪浅,又感到好像是接受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诗歌洗礼。
会上,桑恒昌先生以对真情流露、充满真善美诗歌的亲身感悟,揭示新诗在对生活的沉淀与张力的升华中,展示出的内在的力量。生活如铁如钢,如山如海。诗人要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用诗为时代前行。大剧变时代,诗的根本精神不能变,不能软,不能乱。他援引自己一首诗《关于牙的对话一一与外孙女张亦桑》,诗曰:外公,/我的牙/怎么掉啦?/噢!/你的牙太嫩了/怕它嚼不烂生活/那外公,/你的牙/怎么也掉啦?/哦!/我的牙太老了/ 再也啃不动命运。 用这首诗, 桑恒昌讲从诗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到诗的构思到各种诗法的运用,都要植根生活。
生活是诗的泥土,桑恒昌又援引鲁黎的《泥土》为例:“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有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他说,生活中点点滴滴,每一个点都闪耀着诗的风暴。写诗需把生活内化,然后再诗化。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是有区别的,我们要的是艺术的真实。他说,生活当中其实这种素材非常丰富,但我们天天见面不知情,习而不察,被生活淹死了,被诗情淹没了,也不知道诗在那个地方。这是我们的一大缺憾。把场景情感化,把情感诗意化,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你可能经历那个东西,说出来那么感人,一旦形成诗,就一句话,或几个字,这就是诗的力量。
桑老师说,写诗是几十年的功夫,不能在浅水里扑腾,沉不下去。要多积累生活要素,多感悟多交流。文学是有怜悯的情怀,需要“艺术的真实”。
诗来自于生活的提炼和升华。简约不简单,写诗,就是这一种生活的内化,然后再诗化。我们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它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的艺术是真实的,但它不一定感人。我们要的其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完全是生活的真实。
桑老师言行低调,虽为著名诗人,却自嘲为兵;虽为前辈,却自谦有度。这第一堂课,慕名来了不少同学,有春泥诗社的社员,有各行各业诗歌爱好者。都为因对诗歌的渴望而来,都为因对诗的热爱而集聚在一起。这就是老师上的第一堂课,也是做事做人的第一堂引航课。
202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