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

您好,欢迎访问乾诚书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山静云深夜鹤孤,一声长啸落仙都 —-谈明万历赵秉忠及其状元试卷 王才路

2023-05-31分类:王才路状元研究 阅读:513

7BA22E79-B02A-4DF7-88B7-56096DE7B3C8.jpeg

山静云深夜鹤孤,一声长啸落仙都

          -谈明万历赵秉忠及其状元试卷 

                   王才路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才俊辈出的地方,前后共出过六位状元,赵秉忠其中之一。

赵秉忠(公元1573年-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出生在青州郑母村的一个官宦之家,因受家庭影响,自幼聪慧耿直勤奋好学卓荦有大志。24岁中举人,25岁中状元。曾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因触犯宦官魏忠贤而被削职还乡,53岁时愤懑而死。

赵秉忠的状元试卷,是一篇难得的治国安邦的好文章。

一、残阳落幕中的殿试策问

赵秉忠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明朝从英宗到武宗已开始走向衰败,再经过世宗、穆宗,到神宗万历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已全面激化。应该说,万历继位的前十年,由于宰相张居正辅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朝政治曾出现过一些转机。但张居正死后,朝廷无良臣辅佐,日渐衰败。万历皇帝昏庸荒淫,长期深居后宫,尽日沉缅于酒色之中。特别是在两件大事上,万历皇帝愈显其腐朽无能,荒淫颓败。一件是“国本之争”。他宠爱郑贵妃,竟欲立其子朱常洵为储君,这种废长立幼之举,遭到了朝野的一片反对。从万历十四年起,展开了长达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直到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万历皇帝才违心地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近二十年纷争暂告段落。但万历从此心灰意懒,消极怠政,不早朝,不批奏章,不开讲学经筵,不开殿试取状元,直至不任不免六曹官员,致使“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二十余年“无为”而治,朝纲颓废,国事荒。另一件事是修陵墓。万历昏君从二十岁就营建自己的陵墓,日用工三万多人,历时六年,耗白银八百多万两,约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 收入的总和。 “一陵造就,万家遭殃。”为了弥补开支不足,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开始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盐、税使,向全国工商业进行大肆掠夺。这些皇家爪牙在神宗指使纵容之下,如狼似虎,吞噬群黎,全国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

面对这种衰败之象,赵秉忠忧心忡忡,立志于“拼一身之力,报效国家。”他针对万历皇帝的昏庸无能,满目疮痍的社会现象, 忧国忧民的情怀,变革图治的抱负 利的笔锋,“干冒宸严”,写就了这份近2600字的殿试对卷。

二、万历皇帝钦定的殿试策问

策问:朕惟自昔帝王理人群,凝庶绩,率以综核名实为先务。

唐虞之时,明良相信称无为矣,而询事考言、敷奏明试,三载九载屡省乃成,为法亦何备欤?世降而法愈详人益伪,名实溷淆,治亦刮(别字)敝,或乃曰诚感则孚,第宜一切用君子长者之道,但不知诚在中何由而达,昔之考询云者岂其诚未至欤7後世之综核者毋若汉宣帝,当时吏称民安,可谓效矣。乃尚有伪增受赏者,意检察之犹未密欤?若文帝躬修玄默简节疏目,镇天下以无名之朴,而人顾谓孝宣不如,又何指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勇智天锡,超越千古,立纲陈纪,法度森严。旌廉能,摧奸暴,用夏变夷,重辟鸿荒。列圣遵承,有加无坠。至我皇祖世宗肃皇帝,英断如神,振怠起衰,制礼作乐,品式具备,泽雨露,威雷霆,赫然中兴,光绍前烈于铄哉,范垂当年,而流万祀矣朕嗣守祖宗丕业,任人图政惟名实为兢兢,夫何与我共理者不明朕心,诞谩成习,旷官不惭而越局以逞,浮靡相尚而利惟贤。求其循理奉法忧国如家者,曾几何人嗟乎!文 则质衰,言华则行薄,自古记之矣。故上下以空文相加而苟且塞责,敷同罔功,巡行遣矣而吏习尚偷,教化宣矣而士风尚诡。赈恤矣,而民因未苏;戎兵诘矣,而挞伐未张;虑谳详矣,而免滞犹多;工费厘矣,而虚冒犹故。束旧章而不守,悬新诏而不遵。求治弥劳,取效弥远,诚不足恃,法不能维。意者朕不敏不明无能风?兹欲循名责实,黜无稽,旌有功,俾治理远驾汉宣以溯唐虞雍熙之盛,何施而可?尔诸方当始进,心志精白,俯仰世变,必有概于中矣。宜各据所怀备言之,朕将采而行焉。

三、经理实政,必有倡率之实心 

针对万历皇上亲自钦定殿试题目赵秉忠在答卷中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欲“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所谓实政就是国家要定纲纪,又要思想教化。思想教化与纲纪法度是立国的根本,因此应牢牢抓紧,不得松懈。所谓实心,就是使懒惰懈怠的人精神振作,使精明强干的人更加勤奋勉力。

对万历皇帝的昏庸无能,满目疮痍的社会现象,腐败的吏治时弊借题发挥,以古代帝王为先例,用诚恳的话语,劝谏万历皇帝要振作精神,以身作则,指 出这是寻求天下昌盛的先决条件。他甚至婉转地指出,官吏的腐败与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帝临驭宇内致雍熙之治,“必有经理之实政”,也应“必有倡率之实心。 

围绕以实心以实现其实政,赵秉忠针对当时官吏们越职以逞、言行不一、吏习尚偷、士风尚诡、侵牟穷民、 纨绔无谋、民冤不伸、虚冒妄费“诞慢成习”八种腐败表现给皇上提出了以下几条治国建议 
  第一、严格选拔和考核各级官吏。皇上图谋治国,必须设置和选拔好各级官吏,而且对这些官吏要有明确分工,让他们按照职权各负其责,然后按照他们所做的事情考核其政绩。朝堂内外有人哗众取宠,专作表面文章,甚至把耻辱言行加以炫耀。对他们要从言论到实际进行考核,使投机取巧的人不能与忠厚老实的人得到同样的名声,使轻浮的人不能与诚实的人得到同样的荣誉。

、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皇上派巡察官到各地去巡察,目的是打击污浊,树立正气。但不少地方官吏已养成了苟且偷安的习惯,即使派一些巡察官下去,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全面了解每个官吏的基本情况,分清优劣,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激励官吏努力工作。 
  第、培养教育官吏,抓好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规范道德水平,以维护和振兴好的社会风气。针对当时学风中存在的欺诈和虚伪行为,国家必须下决心培养和磨砺一批管教育的官吏,对他们寄于重托,放手让他们工作,在全国形成认真读书的风气。 
  第、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有的穷困不堪但又投告无门。国家也经常出资赈济和抚恤。但国家花费十份钱财,百姓却得不到一份好处。就是因为社会上还有贪官污吏,而且他们的欺骗和蒙蔽手法尚未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处。 
  第、加强军队建设,严格军人的遴选条件。边境地区经常遭到外族的侵扰,应付了东边应付不了西边,国家不是不想动用军队,主要是因为军队中那些富家出身、身宝玉的纨绔子弟,根本不会打仗。国家用军费养着他们,该用的时候用不上。这就要求国家在召募军人的时候必须严格遴选条件,广开选兵途径,不能打仗的兵一个也不要。 
  第、消除积冤,安定民心。百姓中的积冤得不到伸张,抑郁之气得不到表白,就不能招致吉祥世道。因此,要特别注意刑罚的准确性。在审判定案时,对那种把案情弄得明明白白、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的官员,应该给予重奖。而对那种马马虎虎、草菅人命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国家的财产是为国家所用的,不能随便浪费。对那种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财务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种虚报冒领、贪污浪费者,则要坚决治罪无赦。

、明辨功过,奖罚分明。

赵秉忠在答卷最后说:思想教化与纲纪法度是难以坚持而易于放弃的,难以成功而易于失败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防微杜渐。

四、浩然正气,大气磅礴

文如其人。赵秉忠一生修身励志、笃厚好学质朴诚信,耿介正直崇尚道德、正气浩然。他的殿试对策,字里行间同样洋溢出经天纬地的浩然正气 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生命情怀,变革图治的宏伟抱负以及经天纬地安邦治国的深刻思想和不怕触犯“龙颜”的无畏胆量。在引经据典,语言华赡,妙笔生花的一系列治世安民主张诉求中显示了非凡的才智。

他的对策观点鲜明,主题集中,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在行文中,言辞典要,句式张弛有度,骈语散语交相运用,起承转合之处清晰可辨,章法结构有轨可循。全文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气势磅礴,的确是一难得的治国安邦的好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clw55@163.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上一篇:天下第一状元与武城状元之乡的来历 王才路

下一篇: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国学”三演论 王才路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山静云深夜鹤孤,一声长啸落仙都    —-谈明万历赵秉忠及其状元试卷 王才路-王才路状元研究-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青岛乾成书院|王才路教授专栏|原青岛百家网|乾成书院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