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创意文化书院与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定位的总体思考 王才路
大沽河创意文化书院与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定位的总体思考
王才路
一个时期来,青岛乾成书院在组织上,基本完成了“四院一体”(即乾成书院、大沽河创意文化书院、大沽沙文化艺术研究院、数智直播教育科技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尤其是围绕大沽河成立的两个院,更是我们乾成书院为了精准定位大沽河文化并聚焦大沽河文化传播和研究而专门成立的层次不同功能不同的两个院。
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大沽河文化,为三百里大沽河两岸的乡村振兴进行文化赋能,进而贡献书院和研究院四院一体的力量。因此,我们首先确立了大沽河文化创意书院和研究院的定位。
定位的总体思路是,综合古今国内外同类教育较成功的先例,大沽河创意文化书院应负责大沽河文化及其创意文化通识教育和全人发展,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则在书院专注教学基础上侧重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基于青岛和大沽河的具体情况,着重区分两院的差异化功能。
总体上看,大沽河文化创意书院的定位应该侧重教育和传播。应包括组织系统读书和授课,组织读书会、大沽河文化研学体验活动、主题文化艺术培训等,但要有文化深度。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历人的参与。还要注意结合创意产业,比如文旅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和大沽沔两岸企业合作。
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它应该更注重大沽河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输出,比如大沽河的历史、生态、非遗传承等。需要建立学术团队,需要注重社会学术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双重整合。要有明确的研究项目做载体的愿景和目标。发表论文,举办高端论坛,必要时还要和政府合作,提供政策建议。使研究院的成果要能支撑书院的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基于可持续性并能长远发展原则,两院都要注重IP形象和文化品牌建设,通过书院的活动提升研究院的影响力,反过来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又能丰富书院的内容。要确保两院差异化定位的清晰,既分工明确,但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沽河文化保护、学习、研究、传播的生态系统,推动大沽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根据以上思路,以及大沽河文化特色和实际需求,结合古今内外的成熟经验,现为"大沽河文化创意书院"和"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在注重差异分工与协同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具体的定位方案,
一、大沽河文化创意书院性质定位:
文化传承与创意实践的综合教育平台
(一)其核心功能:
1. 读书与人文教育
开设"大沽河人文讲堂",组织市民读书会、文化沙龙 ,建立大沽河文献主题图书馆(纸质+数字资源),设计"大沽河文化研学"课程。
2. 创意孵化与公共文化服务
设立大沽河手工艺、非遗传承工作坊。举办大沽河文创市集、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开发大沽河主题研学游线(生态+文化+乡村)
3. 社区文化共建
联动沿大沽河村镇开展"一村一故事"口述史记,培育文化志愿者团队,开设市民文化夜校(书法、绘画、民俗等)
4.实施路径:
整合资源,与社会共建"大沽河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基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营实现可持续性,打造"书院+乡村"实践站(如移风店镇、莱西产芝村),
二、大沽河文化艺术研究院性质定位:
大沽河文化艺术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专业智库
其核心功能:
1. 基础研究体系构建
编纂《大沽河文化通志》《XX文化或艺术专题史》。建立"大沽河文化基因库"(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展跨学科研究(文化学+文明史十历史学+生态学+人类学)。努力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并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学术增长点,有力促进大青岛学术景观建设。
2. 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
发布年度《大沽河流域文化发展报告,制定"大沽河文化保护与利用标准体系" ,设计文化IP转化方案(如数字孪生博物馆、虚拟非遗展演)
3. 高端交流与政策服务
举办"大沽河文明论坛" ,承接国家社科基金"大沽河文明"专项课题 ,为胶东经济圈文旅融合提供智库支持
4.实施路径:
建立"双聘制"专家团队(高校学者+大沽河文化传承人),申请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开展"河流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攻关 。
在协同机制上,
1. 内容生产闭环:
研究院产出学术成果→书院转化为教育内容
2. 资源共享平台:
共用田野调查基地、数字化资源库 。
3. 品牌联动计划:
联合推出"大沽河文化季"“沽河之春”“大沽河梦夏之夜”“大沽河金秋节”“大沽河百米画卷”“大沽河百米书卷”等(学术论坛+市民文化节)。
4. 人才双向流动:
研究院专家担任书院导师,书院实践案例反哺研究 。
着重突出的特色和创新点
1. 地理空间联动:
沿河设置10个大沽河文化观测点(兼顾研究与体验)
2. 文化、科技赋能路径:
开发"大沽河数字孪生系统"(数据+文化图层)
3. 城乡互动模式:
研究院聚焦宏观战略,书院下沉服务乡村振兴
4.优先启动书院市民文化服务板块和研究院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实际成果获得政府与社会支持。
通过以上定位,可实现学术深度与传播广度的有机结合,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形成从大沽河文化挖掘到大沽河文化创意、创新、传播的完整生态链。
王才路 2025-3-30于座忘斋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