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

您好,欢迎访问乾诚书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是青岛一中人 作者: 傅承德

2024-01-25分类:端砚、紫砂壶交流 阅读:533

   IMG_4166.jpeg

                担任连副指导员时的傅承德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在越南战场上

       傅承德,出生于19579月,山东青岛人,初中毕业于1975年。1975年下乡知青,1976年威海市造船厂铆工,同年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宣传科,197611月入伍陆军1131师侦察连,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战功。1981年毕业于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同年调入青岛警备区守备21团三连任副指导员,1985年转业到山东省国际贸易中心。1994年在职山东财经大学毕业经济管理专业,曾任:科员、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副厅级。现任:退休。

IMG_4165.jpeg  

          傳承德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化妆成越军军官深入敌后


      我是青岛一中人

       作者:傅承德

(本文应青岛一中为今年10月份建校100周年约稿而作。本网站发表时请作者做了修改。本人照片由傅承德先生提供)  

       1972年我就读青岛第一中学初中部,1975年毕业,我的班主任是陈芙兰老师和王学庭老师,陈芙兰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报到后我被编为初一六班,全班五十多位同学,差不多男女各一半,级部共有十六个班。我们初中在学校的东教学楼,教学楼呈L型,我们六班的教室在三楼,面朝大海,左面是七班,右面是五班,楼梯边是四班,一二三班面向的是东面。我们课间时趴在走廊上,面向大海,正前方可以看到学校的体育场,左前方是校办工厂,再往前,跨过贵州路是青岛东风糖果厂。上课没几天老师就宣布我任六班班长,自己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我小学就是“连长”、学校“红小兵委员会”委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大队长”呗。记得那时的青岛一中很大,除了两座教学楼外,有两个大水塘,两个桃园,还有农业用地,上农业课时不用出学校大门,因为校内就种有麦子和地瓜。初到一中,最震撼的是操场特别大,有二十个标准篮球场连成一片,一个非常像样的足球场,围绕足球场有四百多米跑道。放学后我们经常组织打篮球或者与其他班进行足球比赛,每次虽然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都玩的很开心,我们也很在意输赢,每次打完比赛都要一起分析、总结。通过比赛增强了同学们或者班与班之间的友谊。IMG_4163.jpeg

         傅𠄘德陪同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国级)吴官正视察

   学校给我第一感觉就一个字:“大”。应了那句话:“一中大操场,二中大海洋”。到了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就是我们的大事,老师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比赛,我们班团支部书记张伟进行动员发动,班长的我负责全面部署,副班长滕波负责女同学发动和运动项目报名,文体委员衣阳光负责项目分工和制定战略战术,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副班长滕波身上,因为她特别棒,田赛和竞赛都能拿到名次,我们六班的分数就靠她了。运动会开幕前,我们就开始计算分数,谁谁谁能拿几分,大家对滕波格外的洋溢着热情,把她当做救世主一样。还有帅哥高万祥和金昶莫跑的也很快,他们都是我们六班的得分手,运动会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向上,还能够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IMG_4164.jpeg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越南战场时的傅𠄘德

      记得有年春天,学校组织全级部十六个班野营拉练,学习解放军。大家一顿忙活,要准备背包、胶鞋,还要去曲阜路买“杠子头火烧”。学校还从高中生中给我们每个班配配了一名辅导员,我们班的辅导员是个姐姐,长得蛮漂亮的。大家背着背包,穿着胶鞋,每天步行几十公里,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好多同学脚底都磨出了血泡,休息时大家互相用针和头发从血泡中穿过,帮助把泡里的水放掉减少痛疼。一路上的吃、喝、拉、撒、睡全部要我们自己解决。老师教我们做饭,有拉风箱的,有挑水的,有贴饼子的,同学们一边吃一边笑,给贴的饼子起了个名,叫做:“鞋底”。途中还要割麦子劳动,累的腰都直不起来。有个村的领导给我们讲“忆苦思甜”和“阶级斗争”,介绍他们村解放前就是国民党模范村,解放后台湾的小股匪特时常有登陆,搞的大家都很害怕,吓得女同学晚上不敢睡觉,这时男生就成了护花使者,睡在女生的外面。男生实际也很紧张,但关键时刻要呈现出男子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气概。想想那时,没有一人喊苦叫累,虽然有军车在路旁收容,但连最矮小的同学都坚持下来,那时我们也不知哪来的劲,只想到不能给班级丢人,集体荣誉感高于一切,真是小小年纪大当家呀。通过学农、学军,使我们从少年起尝试了集体生活的乐趣和吃苦耐劳的作风;锻炼了我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启发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坚韧毅力。回头看看,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长进步都是与当时的经历和学校老师的呵护、培养分不开的。IMG_4161.jpeg

       到了考试的时侯,大家使出浑身解数,我的习惯是一早进校到桃园里,找棵桃树底下,开始复习功课,熟记英语单词,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绿茵草香阵阵吹到脸庞。朗朗读书声娓娓传来,当时的学习环境,一直浮现在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在青岛一中三年的初中,受益匪浅。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班主任陈芙兰老师,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有朱顺合老师、孙培兰老师、教我们化学的是闫业珍老师,教我们物理的是陈玉兰老师,教我们农业的是马荀老师,教我们政治的是王占驹老师,教我们音乐的是王爱妮老师,教我们地理的是李红伟老师,教我们英语的是王学庭老师。老师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我们开窍,为了让我们学习知识,老师们不厌其烦,采取各种办法和绝招;老师们在教学中各有特色,各领风骚。虽然过去了近五十年,先生们的魅力、笑脸、认真、严肃、亲切、幽默还在脑海中跳跃,历历在目。那时播下的师生情、同学友爱延续到现在。初中毕业后我做了知青,到农村插队,还是班主任陈芙兰老师一直把我送到了威海市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第二天陈老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知青们见面寒暄时,我都是大气的说;“我是青岛一中的”,好像青岛一中的学问大似的。IMG_4162.jpeg

    担任山东省国际贸易中心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时的傅𠄘德

     后来从乳山的那个小山村就业到了威海造船厂,做了一名铆工班的铆工,成了一名威海人。每月18元工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那时的威海流传着顺口溜,叫做:“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市听”。当时的威海市的确很小,马路两边晒着海带和虾子,路过时味道很大。在造船厂工作中,一有机会和工友们聊起来,说起我毕业的学校,那个大呀,哪个好呀,也不累了,也不苦了。由衷的骄傲,就会忘了累,忘了苦。说的工友们也羡慕,受到感染,他们说,也想找个机会去青岛一中看看到底多大。直到调回了青岛修船厂,又调我到了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宣传科,一路走来,撒下最多的还是“我是青岛一中的”。IMG_4156.jpeg

       197611月,有了农民、工人的经历,我又参军到了昆明军区陆军第1131师侦察连,1978年任排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率领全排深入敌后,捉舌头,搞情报,英勇杀敌。随部队一直打到了越南莱州省封土县城。我个人荣立了三等战功,我们侦察连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我们的战例被收集到了总参教学大纲;我的兄弟至今还有埋在祖国的南疆。战后第一次回到青岛探亲,当时的我二十二岁,未婚干部二十天假期,我在青岛做了十七天战斗英雄报告,确实感到了“光荣”,那时我有了第二个名字“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1979年底部队送我到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学习,1981年毕业,分配到了青岛警备区守备21团任副指导员。1985年转业到了山东省外贸局,从基层科员做起,在职又上了大学,一直做到了山东省国际贸易中心、山东省国际贸易展览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属于省管干部。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傅承德是青岛一中毕业的。IMG_4153.jpeg

       回想一路走来,是青岛一中给了我阳光正气,是先生们给了我知识、培育了我三观,从先生的身上传承了我们奋发向上、团结友爱、正气做人。这辈子从业挺多,工、农、商、学、兵都经历了,但是,不管再累、再忙,只要一听说是青岛一中的,就感到亲切、不自觉的热情。回顾这辈子,许多都得益于我的母校——青岛一中和我的老师。我的夫人也是青岛一中的,我们倆是班主任陈芙兰老师介绍的,我的儿子也是青岛一中毕业的。我的成长进步与青岛一中是分不开的,青岛一中是我们一家的摇篮。要感谢影响我成长 的陈芙兰先生,感恩快乐成长的母校,感激老师和同学们给我的关怀帮助。IMG_4158.jpeg

       我们这个集体真的很好,六班团支部书记张伟从一个搬运工成长为青岛港务集团一名中层领导,副班长滕波是女企业家,美女顾祝琴同学从一名绿化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并担任企业领导。还有许许多多同学都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民营企业的也不少。我们班还有一位美女同学叫王荣,随父母调到了西安,在西安繁华的大都市生活至今,偶尔到青岛,不管待几天,都要到一中看一看、转一转,和班主任陈芙兰老师见一见、聊一聊;真的是“梦里回校千百度,相见时难别亦难”。王荣在西安做了一名老师,也是班主任,体现了代代培养,世世传承。这都是青岛一中的培养和老师的传承,当年的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千千万万的花朵,数年花朵树参天。青岛一中建校100年以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太多的人才,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没有辜负先生们的培育,无愧于青岛一中的圣名。      IMG_4154.jpeg

       50年来,我和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每年都会聚会,那种无私的友爱,亲切的交流,歌声、笑声,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退休后,陈芙兰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多了一些,虽然年龄都大了,但我们在一起时,总感觉还很年轻。

       我把曾经的经历奉献给我的老师,奉献给我的母校——

 

           《昨天》

 

昨天,

不知不觉间

悄然走远,

今天,

似水流年,

又是一个春天。

 

妻儿入睡,

宁静的夜晚,

如今的我坐在台灯下

黑夜里却看的很远,

从军营到战场,

兄弟们渐渐浮现眼前

 

张张熟悉的笑脸,

南腔北调吹在耳边。

忽然枪声响成一片,

瞬间,

就把我们相隔天地之间。

 

今天,

有美丽的海,

巍峨的山。

可总感觉缺了什么,

屈指那些年轻的伙伴

有了李四却少了张三。

 

恍惚间,

战友们又慢慢走远。

外面的雨滴,

打湿了我的双眼。

台灯昏暗的光线,

刺穿着夜色的暗淡。

 

回首间,

昨天,

已经悄悄走远。

今天,

不知不觉间,

又来到了身边。

 

     2023126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clw55@163.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上一篇:红岛黄岛属青岛,金山银山归崂山。文学史学通国学,家院庭院成书院 ——乾成书院学术大讲堂第十讲侧记 王才路

下一篇:端砚收藏与交流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我是青岛一中人    作者: 傅承德-端砚、紫砂壶交流-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青岛乾成书院|王才路教授专栏|原青岛百家网|乾成书院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