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路臧恩玉 梁平 主编《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序 谢 冕
我与谢冕老师陈素琰师母在青岛
王才路臧恩玉 梁平 主编《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序
谢 冕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色彩斑谰、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和描述,同样是一种“二度创造”。克罗齐说过,人们的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不是原创造的复活,而是一次次新的创造。每一次新的创造都意味着一件新艺术品的诞生。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部200多万字的《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其所荟萃的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千二百多个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便是由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撰写完成的。从单篇和全书的总体角度来看,此书既是艺术再创造精神的个体记录,也是艺术再创造的群体智慧的结晶。 这种创造不会是鉴赏者随意进行的。 它要在鉴赏者比较准确地把握鉴赏对象精神的前提下和基础上, 将文学人物形象置于作品的特定的情境中才可完成。 鉴赏者不能用自己的色彩凭空去涂抹鉴赏对象,但他们的鉴赏和描述又不能不受到鉴赏对象的制约。鉴赏张洁, 不能摆脱敏感的女性给予你的紧张感。鉴赏汪曾祺,不能离开长江北岸特有的乡风的浓郁。 鉴赏林斤澜, 要有一些诙谐。鉴赏刘索拉,要体现出现代情调。这只是指作家作品的精神风貌而言。至于具体的人物性格的把握和体现, 自然要受制于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正是这个纷繁的万花筒般的文学人物形象世界, 才是鉴赏者们面对的鉴赏天地 。
对古今中外文学人物形象的鉴赏加以引导, 是文学爱好者的普遍要求。 就叙述性文学而言,其核心是推出人物造型, 以期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体现社会生活、情感世界, 从而传达作家的情怀和思索。 每一个饱含深情的作家, 都渴求着通过自己的笔把自己内心的激情传达给读者。 在一些人物形象的帷幔后边所蕴含的有些东西, 有时连作家自己也未必能够认识到或全部认识到、 好的鉴赏。 深的掘剔。 甚至使作家本人也为之震惊和欣喜。 娴熟中外文学人物的审美形象, 也会透视出中外文学历史发展的规迹。 那些杰出的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给读者以激励、劝勉、抚慰、警示。诚然,人与社会的矛盾, 主要的还是靠以生产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来解决, 但也不可忽视人们普遍的精神需要 。读者阅读这种关于文学人物形象和描述的文章,可以从中引起爱的寻觅,得到灵的寄寓和负累的解脱, 从而收到一种内心的平衡和情感调节的后效。
对于文学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和描述, 并使之具有精神的魅力,作为思考者必须站在潮流之前,深谙社会的和人文的历史,才能把自己的思考建立在对于历史的总体把握中。鉴赏和描述人物形象不能超越历史,而是应该自觉地循着历史的导向,从历史的整体感出发, 至于文辞优美与否还是从属的次要的事。当然不是说文辞可以忽视 强调历史感也不是忽略当代的情绪、情感和思考。 因为描述和阅读文学人物形象的人都还是作为当代社会的人而存在的。所谓鉴赏的历史价值,在于后人可以从中依稀辨认出鉴赏者所雕刻的思想化石上留下的时代的电闪雷鸣的纹路。《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是现时的产物,自然它也可能进入历史和未来。
这部200多万字的辞典的作者们,或在垂直接受研究的基础上,或在水平接受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大体都经过深入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感情的燃烧。而有着自己的融汇。他们以原作的形象为母体 ,又从更高层次深化性格功能,从而成为一种新生的审美形象, 更加明晰地显示了性格流动的灵气和生机。
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事实是,经过主持者的运筹,出版者的策划 ,作者们共同的劳作,中外作家作品中较有影响的人物得到艺术再现而且如此洋洋大观, 实属可喜之事。诚然,由于鉴赏者的主观倾向和审美趣味与标准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不尽相同,阅读本书的收获也有异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992年16日 于北京大学畅春园
上一篇:2023,我们一起走过 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