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

您好,欢迎访问乾诚书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壬午1400年祭——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的文化叩探(之一)作者  王才路

2024-11-22分类:王才路文化研究 阅读:326

【王才路按】

       最近,发现2023年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地名文化探源》中,明确标注,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今山东省武城县人)。高鸡洼,为今武城县四女寺洼。河北省人民出版社是河北省最权威的省级出版社。它标注的窦建德是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和高鸡洼为今武城县四女寺洼,应该比河北省故城县几个民间人士,于十几年前七证八证的认为窦建德是故城人,高鸡洼为河北省故城县要权威的多,可信的多。这也更增加武城县的文化自信力。由此,关于中国第一个状元孙伏伽籍贯问题,我也更加坚信,孙伏伽就是武城县人(唐朝时谓东阳县,今考证时谓东阳县就在现武城县甲马营村村后的河道里,现己立碑为古东阳县城遗址)。而且,孙伏伽籍贯故址,就在现武城县甲马营村后。为此,我曾在《家乡的两条河》中,对此也比较认真地进行了论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如此而已矣。

2024-11-22


   【王才路题记】:因时间与工作关系,本文自去年2018年12月8日开笔到现在,有时日写一段,有时数日一节,里里拉拉,至今算是杀青了。对正史的沉思,文化的叩问,总是比依据正史的叙写要沉重得多。我不想多说什么,只不过是想借依了正史而叙写的这几缕沉思,几声叩问,敬献给我的故乡,借以唤起尘封故乡1400年前那一段历史的沉思和叩问,如此而己,而已……

2018-12

           壬午1400年祭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的文化叩探(之一)
                  作者  王才路
      秋风飒飒,长天浩浩。旷野上不时吹来阵阵凉意,不知为谁。只见远远近近稀稀落落的乡村,与这滿眼的黄土地一同列在这长天秋风里,催出说不清道不明的静寂落寞之感。
    同程而来的朋友告诉我,眼前的漳南镇村,就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号“夏王“窦建德的家乡。由此东眺,浩浩百里一直到平原,这就是史载有据的方圆百里的“高鸡泊“。我的家乡距此不过十几里路,从小被灌了一脑子的“夏王以及银枪罗成陷马淤泥河“的故事,此刻双脚就踏在夏王窦建德的村庄,思绪瞬间被激活,把我带向1400年前……
        1400年前,即公元619年。对于隋末起义军领袖的窦建德来说,从隋大业七年即611年年末,因妻儿被官府杀害,正式到高鸡泊入伙起义到现在己经八年了。这八年,因勇武智慧以及军功累积所建立起的威望,窦建德己经由起义时的基层军官成为拥燕赵魏诸多地盘拥军几十万且建都铭州的“夏王“了。毫无疑问己是威震隋末雄据燕赵魏的一方起义军领袖了。
这一年,窦建德46岁,可谓春秋鼎盛,王霸一方,事业鼎盛。
      其实在两年前,即公元617年,这也是隋朝统治的最后一年。窦建德就己在河北乐寿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献县以南,正式筑宫建都,改元丁丑,自称长乐王。成为河北平原上农民起义军的唯一领袖。与瓦岗农民起义一样,于天下大势,举足轻重。
       这时,传说五只大鸟飞到乐寿。而后数万只鸟儿紧从五只大鸟之后,飞到乐寿数日不去。窦建德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围拢在窦建德身边的文人策士更是极力夸张吹捧,于是,窦建德把年号改为五凤。这时,又有人把一块玄龟献给窦建德说这是天降降瑞。以此证明,窦建德和古代的夏禹有着一样的天命,于是又改国号为“夏“。窦建德由“长乐王“成了“夏王“。从此以后,窦建德开始以封建帝王自居,处处事事仿效封建帝王行为处事。这时,隋朝叛臣宇文化及勒死了隋炀帝杨广“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日宇文化及弒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他的起义无疑是针对隋王朝的,这本身就是叛逆,何忠之有?种变化表明当年高鸡泊揭竿反隋己是前后判若两人。他发兵并大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逃聊城。窦建德纵围攻聊城生擒宇文化及后,他先以臣之礼谒拜并厚待隋炀帝之后萧皇后及其公主,又身穿素服哭吊隋炀帝,淒凄惨惨凄凄,声由衷出。斩杀宇文化及后又与形腐名臭的王世充结好。并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隋皇泰主封其为“夏王“,使其王号由自封成为御封,名正言顺了一般。
        窦建德大批地录用一些隋朝的重臣。在这些封建士大夫的影响下,夏国起义政权的性质,窦建德农民起义的性质均开始逐渐地向受命于天的新王朝和皇权转化。迁都铭州后,他已经俨然是一个农民战争中起家的大皇帝了。    窦建德王袍加身,究其素养、文化、气质、本质等,毕竟还是农民根底。所以虽王冠附顶,在许多表现方面,与残暴的隋炀帝们们还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窦建德在他的夏国境内鼓励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障商人们的交换活动,使人民生活从战乱中稳定下来等等。这些做法已经在当地农民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直到100多年以后,唐朝的臣子路过此地,还曾亲眼看到当地人民对夏王窦建德的祭祀与纪念。

    做了大皇帝之后,窦建德作战依然是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吃粗粮蔬菜、不穿绫罗绸缎,夫人曹氏也依然保留着简朴的农村农民的生活习性这虽然是一些生活细节,但也表现了窦建德作为一个皇帝的某些朴素的平民特征。
   公元617年已经打败了李密为首的瓦岗起义军之后。唐王朝站稳了脚跟。开始对王世充为首的郑国和以窦建德为首的夏国分别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军事战略。首先选择王世充的郑国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因为夏国比郑国力量要强大,且在境内有相当的民众基础,一时难以击败。同时认为王世充骄奢残暴,民怨沸腾,尽失民心。境内民众望诛灭王世充如大旱之盼云霓。于是,唐李渊决定派遣秦王李世民率领精兵东出函谷关,攻打洛阳的王世充。惶惶如也的王世充,接连派遣使者以及他自己的侄子王宛携带重礼来向夏王窦建德求救。并同时以重礼贿赂窦建德的身边左右。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向窦建德建言说:天下大乱,唐朝得关西,郑国得河南,夏国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现在唐国兵攻洛阳。自秋至冬,唐兵日增。唐强郑弱。若郑国灭亡,夏国不能独立。不如与王世充解除仇恨,发兵救郑。郑夏两国内外夹击唐国军队,唐国必溃败而归关西。到那时,夏国或攻打郑国,或与郑国共击关西唐国老巢,天下大事可定矣。
    在这个事关夏王身家举足轻重、夏国生死攸关的重大决策上,天然缺失军事战略家那种机断和谋略、更不能察能辩谏的平庸目光与胸怀的窦建德,对阵的恰恰是李世民这一多谋善断、识能纳谏、善于用兵饰陈的军事战略家、军事指挥家,我不免为窦建德涅了一把汗
      窦建德力排他议,听从了刘彬的这个建议。他没有考虑到,在他的背后,有归顺了唐朝李渊恰与自己有着刻骨仇恨的幽州的罗艺。窦建德曾最少两次亲率重兵攻打幽州却反败于罗艺。
第一次是在窦建德攻克冀州之后,曾招降幽州总管罗艺。罗艺不仅拒绝投降反而转投唐朝李渊。怒火中烧的窦建德亲率10万大军攻打幽州,结果被罗艺打败。之后,窦建德又率20万大军再一次攻打幽州。当时,窦建德的兵士已经攀上城垛子,罗艺几百人的敢死队从地道中杀出,从窦建德登城兵士的背后击杀窦建德千余人。窦建德败溃而走。窦建德与罗艺结下了难解的死结。

    也正是这个身后的这个罗艺,随时都可以配合李世民进行前后夹击使其腹被受敌。同时,窦建德既没有考虑到王世充的郑国是一个天怒人怨不得民心的政权,支持王世充会严重地伤害夏国的形象和声望;也没有考虑到自己刚刚对孟海公的农民起义军进行完火并战争。虽然夏国胜利了,但毕竟是人困马乏急需休整,不利于连续作战。他只是认为假如唐灭了王世充,那么,第二步就是灭夏,所以必须援助王世充。当时窦建德的夫人曹氏和他部下的祭酒凌敬,都曾苦苦地劝谏窦建德不要援助王世充。并且劝告他,如果去援助王世充,也可以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战术。劝告他收起兵力北渡黄河进入太行山向西行进,绕经上党直取大唐京都。迫使李世民不得不撤军后顾。这个典型的“围魏救赵“的方略,在当时说无疑是相当正确的。但窦建德坚决不接受。在他看来,除与李世民直接交战外,别无其他战略战术可选。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clw55@163.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上一篇:《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后记 —人生忧患忧思始 王才路

下一篇:壬午1400年祭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的文化叩探 (之二) 作者  王才路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壬午1400年祭——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的文化叩探(之一)作者  王才路-王才路文化研究-青岛乾成书院-官方网站【原青岛百家网】-青岛乾成书院|王才路教授专栏|原青岛百家网|乾成书院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