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武韬》治要
《六韬•武韬》治要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 商王罪杀不辜,汝尚助余忧民,今我何如?”太公曰:“王其修身下贤,惠民以观天道。 天道无殃,不可以先唱;人道无灾,不可以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与民同利,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趣,无甲兵而胜,无动机而攻,无渠堑而守。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有分肉;若同舟而济 ,济则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矣。无取于民者 ,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 取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翕翼;猛兽将击,俛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唯文唯德,谁为之惑;弗观弗视,安知其极。今彼殷商,众口相惑。吾观其野,草茅胜谷 ;吾观其群,众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而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 夫上好货,群臣好得,而贤者逃伏,其乱至矣。”太公曰:“天下之人如流水,鄣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 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矣。"文王曰:“静之奈何?”太公曰:“夫天有常形,民有常生。 与天下共其 生,而天下静矣。”
文王在岐周,召太公曰:“争权于天下者,何先?”太公曰:“先人人与地称,则万物备矣。今君之位尊矣 ,待天下之贤士,勿臣而友之, 则君以得天下矣。” 文王曰:“吾地小而民寡,将何以得之?”太公曰:“可。天下有地,贤者得之;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贤者取之。夫以贤而为人下,何人不与?以贵从人曲直,何人不得? 屈一人之下,则申万人之上者,唯圣人而后能为之。”文王曰:“善。请著之金板。”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所求而见者七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太公对曰 :“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可约天下;仁盖天下 ,然后可以求天下;恩盖天下,然后王天下;权盖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 事而不疑,然后天下恃。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 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 “将有五才十过。所谓五才者,勇、智、仁、信、忠也。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于人者,有智而心怯者 ,有信而喜信于人者,有廉洁而不爱民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 自任者,有懊心而喜用人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 ,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于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 可窘也;信而喜信于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 可袭也;刚毅而自任者,可事也;懊心而喜用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器,存亡之事,命在于将也。 先王之所重,故置将不可不审察也。”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 “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 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上一篇:《六韬•文韬》治要
下一篇:《六韬•龙韬》治要